汪曾祺散文读后感7篇( 五 )


微尘见世界,我只能这样说 。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篇5在读《汪曾祺散文》之前,汪曾祺这个名字,我是知道的,但仅知道他是个作家 。估计是在《读者》《小说选刊》等杂志上读到过他的文章,至于写了些什么,不是很有印象了 。
2015年寒假,我读完了《汪曾祺》散文,通过他的文字,对汪老有了一个较全面、较细致的了解 。
汪老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一个旧式地主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和艺术的熏陶 。在艺术上给予汪老启蒙和熏陶的,是他的“绝顶聪明”的父亲:是画家,会摆弄、改良各种乐器,会养蟋蟀、金铃子,养花,会给孩子们制作各种精巧美观的玩具;在学业和为人处事上给予汪老深远影响的,也是他的兄弟般的父亲:关心学业但不强求,培养爱好但不强迫,汪老小时候的绘画、书法、作文,均受到父亲的影响和启发 。
作家汪曾祺
汪老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 。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 。品读汪老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淡泊名利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就是对于自己当年被划为“右派”的经历,他也是如谈别人的事一般,娓娓道来 。读着读着,你会一厢情愿地认为:汪老是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我喜欢他的作品,当然也喜欢他的人了 。读着读着,你会看到一个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的老人,正把他的人生经历一一细数 。喜欢他的一组写人的文章,推荐大家走近汪老笔下的金岳霖、老舍、赵树理,《地质系同学》《吴大和尚和七拳板半》等也很值得一读 。喜欢听他讲在云南求学时的经历:《泡茶馆》《跑警报》 。喜欢他回忆故乡人事的文章:《花园》《多年父子成兄弟》《自报家门》 。喜欢读他的北京生活、工作:《国子监》《胡同文化》《午门回忆》 。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汪老不仅仅是散文家、更是小说家、剧作家,著名的京剧《沙家浜》的剧本,他就是主要编者之一 。他的小说作品中赫然有《异禀》,隐约记得这是我多年前读过的印象比较深的一篇小说 。)
戏剧家汪曾祺
汪老年幼时对唱戏就很感兴趣,在云南大学经常参加晚翠园曲会,和昆曲爱好者们做“同期” 。这对他后来在北京京剧院的`编辑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他对北京京剧院的“五大头牌”——马谭张裘赵的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各自的艺术特色,进行了中肯到位且独特的评价,不是一个热爱京剧、观察入微的人,是写不出如此传神的文字的 。读到这样的文字,对于年幼时曾经搬着小板凳赶村上的草台班,看锡剧、越剧的我来说,真是过瘾啊!于是我固执地认为,在唱戏方面,汪老绝对是有一把好嗓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