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杜甫简介( 二 )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 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 。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 。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 。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赞助商致辞
总结归纳精选 3:
诗人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 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 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
到华州后杜甫情绪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 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思考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飘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 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 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回到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下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 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1]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 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十分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