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杜甫简介( 三 )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 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 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kuí)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 。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 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 。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 。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 。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户外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到达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
【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有一首《戏为六绝句 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能够分为四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