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的古诗词有哪些( 七 )


"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
⑦动静互衬就是即描写运动的事物又描写静止的事物,使一者衬托另一者 。
二、虚实相生: 1、简介: 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 。
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
学习者应注意“虚”实“的不同内涵和二者的辩证关系,联系具体作品来理解 。
2、详解: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
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
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等 。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既然二者能相生,则表明虚也是一种存在,虚绝不是无 。
这种存在,是靠实生发出来的,是在实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
而虚和实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
古代诗歌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回答? 古诗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也可称写作特色,或写作技巧 。
其中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 。
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 。
修辞有比喻,拟人,借代,隐语,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用典等等 。
表现形式则较模糊,无特定定义(见第一段) 。
我自己以前做诗歌鉴赏的时候,是将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归到表现形式,将修辞从表现形式中分出来的 。
个人认为做诗歌鉴赏时,先看诗的题目(可以知道内容)和作者(知道大概风格) 。
然后读诗,借助注释翻译一下 。
然后可以知道用了什么修辞或表现形式了 。
回答问题时参照一下诗歌鉴赏答题的一般格式(一般是:通过**手法表现了**)回答问题时还应回答出这些手法的特点,使得诗歌怎么样了 。
找一些典型的诗歌鉴赏的题目(主要是手法和感情)多练一些,一般应付高考就没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