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的古诗词有哪些( 四 )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
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手法的作用 作品鉴赏总评本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
“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 。
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 。
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 。
“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 。
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
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 。
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 。
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 。
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 。
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 。
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途中还要翻过无数座山 。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
人生中可能会有“假突围现象”,以为原来突破过的包围不会再经历,其实,人生道路上那一圈圈的山脉,还在那里没有移动,在另一个角度等着你再走一遭 。
因此,在某个阶段突围过后,千万不要“错欢喜”,还要做好再突围一次,再升华一次的打算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
诗的前半部是议论,后半部是描摹,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一个具有简单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怆然而涕下 。
(2)赏析: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