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关于风雨桥的诗词( 四 )


手工艺品有挑花、刺绣、彩绘、雕刻、剪纸、刻纸、藤编、竹编 。
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有服饰上刺绣各种图案花纹、人物、禽兽、花卉、草虫,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 。
银饰有颈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银簪、银花 。
纺织品有侗锦、侗帕、侗布 。
先用靛染,后涂蛋白的“蛋布”,颜色鲜亮,为侗族固有衣料 。
鼓楼、风雨桥是侗家建筑的典型代表 。
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风雨桥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 。
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 。
有三、五层以至十五层,呈4面或6面8面倒水,高4~5丈,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集会的议事场所 。
风雨桥是石墩木桥,长廊桥道,桥亭重瓴联阁,雄伟壮丽,以三江县的程阳桥最负盛名,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
侗族的特点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 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
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
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 。
有研究指出江西的简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 。
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 。
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 。
侗族自称Gaeml(发音近似于汉语的“干”、“佄”或“更”字),依据联合国倡导的“名从主人”原则,国际标准译名为“Kam”、“Kam People” 。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 。
明、清 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 。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 。
民间多称“侗家” 。
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两个方言 。
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 。
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 。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
以生产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Kam Sweet Rice) ;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点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 。
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 。
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 。
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
三江著名的程阳风雨桥,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
桥上建有五座多脚宝塔,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
桥梁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洞眼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叹为观止 。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 。
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 。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 。

【古人关于风雨桥的诗词】

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