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
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超市调查关于千克和克方面的信息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 。
二、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1角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 。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一块月饼50克,一袋盐350克、两袋白糖、1000克 。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 。
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
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 。我让学生将水果、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 。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开学的第一天,从学生们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我能读出大家对新学期满满的信心,对新的知识的好奇和期待!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愿景和对师生温馨、和谐关系的期待和开始经营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学习了《千克和克》的学习 。
今年很荣幸又一次任教三年级,虽然对于备教材这环节感觉容易了些,可面对全新的学生仍不容懈怠 。由于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生活机紧密联系,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因此,就在前一天的新生报到时,我就给大家布置了学前准备任务:每人准备少量花生米、黄豆粒,一枚2分硬币、一枚5分硬币,一粒纽扣等物品 。并询问或回忆跟父母到超市购物时看到的称重的工具及购买物品有多重,记录有关千克和克的相关物品 。
教学中学生在观察了信息窗,聆听了学生认真读的四条信息后,思考很积极,提出了许多的问题:
1、1克有多重 。1千克有多重 。1吨有多重 。
2、150吨有多重 。
3、还有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50千克、90千克有多重的问题 。
这些问题都很有探究价值,看得出学生们的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是比较强得!
我们先来解决提出了1克有多重的问题,在经历了摸一摸,掂一掂,估一估的同桌活动中学生们很快想到了一片口香糖,一枚1分、一枚2分、一枚5分硬币大约重1克,一枚纽扣大约重1克等 。继而出示并认识天平的构造,演示天平称硬币的过程,学生见证了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分硬币比1克轻一点 。5分硬币比一克重一点 。再次演示验证了一粒花生米约重1克 。之后,让学生再次掂一掂2分硬币和一粒花生米有多重,感受进一步体验一克有多重 。之后演示称一些比一克重或轻的物品,增进学生的感悟,这一环节的学生也体验活动较为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