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风乍起秋意浓现代原创诗词( 二 )


(9)古今:古代和现今 。
《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
”(10)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
艺术特点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 。
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
词中“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 。
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
创作背景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 。
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慎被发配到云南充军 。
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 。
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 。
杨慎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 。
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
作者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
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 。
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
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 。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
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 。
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 。
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 。
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 。
贬谪以后,特多感愤 。
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 。
著作达百余种 。
后人辑为《升庵集》 。
参考资料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70696.aspx
像临江仙一样的诗词有哪些?唐诗宋词都适合吧,我发一些我临摹练习的给你看看 。
我觉得唐诗宋词不管什么豪放还是婉约的,都能入笔的,你随便搜索一下古代诗词名篇就可以了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
(6分)(韩燕)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nb....小题1:词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凄清、漂浮无定,如今再次踏上旅途,从此又开始了“飘蓬”一般的生活 。
遥遥水路,残灯孤梦,词人内心极度孤寂凄凉,羁旅之恨油然而生 。
小题2:“借景抒情”:上片借助于外在的景物来表现内心的离愁别恨 。
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要根据诗句内容,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 。
诗题“饮散离亭西去”写了三件事:朋友饮酒后分散了,离开饮酒的凉亭,自己向西离去:这就暗示了全诗的孤寂凄凉情绪 。
再看诗中“浮生常恨飘蓬”一语,更是写出了词人漂浮无定的“飘蓬”一般的生活 。
而“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两句,淋漓尽致的写出了词人内心极度的孤寂凄凉和羁旅之恨 。
小题2:试题分析:上片的“回头烟柳渐重重”一句,意思是送行的人已不见了,只有那岸上的杨柳象是笼罩着一重重的烟雾 。
“烟柳重重”既是状景也是写情 。
这是由于当词人看到烟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时,必然增添其内心的苦闷 。
因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离情别意的,所以,写“烟柳重重”,实际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托在具体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而已 。
也可答“融情入景”:“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辽远的天际飘浮着几丝淡云,并不时地传来孤雁的鸣声;傍晚的落日,照得满天通红 。
词人象浮云一样飘流无依,象孤雁一样孑然影单,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却又唤起词人念乡思亲的凄伤之情,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日后情景的写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 。
纳兰性德的词《临江仙》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
倦眼乍底缃帙乱,重看忆半模糊 。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情未尽,若情已尽,何道有情或无情?这是纳兰性德怀念前妻卢氏所写的词,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17岁入太学读书,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