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菊花”这个意象( 五 )


描写菊花的古诗,要意思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 其爱菊之名 , 无人不晓 ,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
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 , 要大发“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 。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 , 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 , 遍布屋舍四周 , 他沿着竹篱 , 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 , 不觉日已西斜 。
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 , 给人以环境幽雅 , 如陶渊明家之感 。
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 , 不是到东篱便驻足 , 而是“遍绕篱边” , 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
其爱菊之情 , 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
短短的十四个字 , 有景、有情、有联想 , 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 , 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
时至深秋 , 百花尽谢 , 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 , 独立支持 , 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 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 , 爱不能舍了 。
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 , 如屈原的《桔颂》 , 陈子昂的《感遇》 , 都是范例 。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 , 也寓有深意 。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 , 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 , 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 , 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 ,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 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 , 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
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 , 玉枕纱厨 , 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 , 菊花 , 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 。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消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 , 青松冠岩列 。
怀此贞秀姿 , 卓为霜下杰 。
” 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
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 , 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 , 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 , 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
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 , 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 。
诗词中常见的意象1.海棠的:海棠花在盛唐时代还叫梨花 , 或海棠梨 , 而且一直到中唐的前期海棠花还没成为诗人关注的意象 。
海棠成为诗人关注的意象是在中晚唐以后 , 王建《宫词一百首》中的一首写道:“元是我王金弹子 , 海棠花下打流莺 。
”这里的海棠花还是一棵树 , 还没完全成为审美意象 。
后来在中晚唐的薛能、郑谷、温庭均等的诗中 , 才逐渐的采用了海棠意象 。
到了宋朝 , 写海棠花的人就比较多了 , 如苏东坡 , 他被流放到黄州 , 住在定惠院那里的东山上 , 旁边有一株繁茂的海棠花 , 看到这株海棠花 , 顿生同此天涯沦落之感 , 感到他和海棠花都是从蜀地流落到此偏僻山野的有名而孤苦之物 , 写了题为《寓居定惠院之东 , 杂花满山 , 有海棠一株 , 土人不知赏也》的诗 , 他还另外作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 , 云雾空蒙月转廊 。
只恐夜深花睡去 , 故烧高烛照红妆 。
”2.桂花的:桂花是我国的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 也是我国著名的观赏花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