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菊花”这个意象( 六 )


在文学中 , 桂花也是个常见的花卉意象之一 。
《中国文学中的桂花意象研究》试图从文学的角度对桂花作全方位的概括研究 。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
一 , 咏桂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这是个纵向勾勒 。
桂花意象在先秦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 , 在唐代获得了初步发展 , 至宋代达到繁荣 , 明清阶段渐趋衰落 , 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历时过程 。
二 , 桂花的审美形象及其艺术表现 。
花卉的美包括外在自然美和内在神韵美两方面 。
桂花是著名的观赏花卉 , 外在物色美自不待言;作为名花 , 也有其品格上的象征含义 。
两种美都重要 。
三 , 咏桂重要个案分析 。
对咏桂文学中出现的重要意象“月亮” , 和桂花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点研究 , 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典故“吴刚伐桂”、“蟾宫折桂”等 , 从而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桂花这一意象 。
3.菊花的: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 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 , 但作为傲霜之花 , 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 ,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 , 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 , 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 , 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 , 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 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
菊花古诗的意思 全文: 《菊花》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全文释义: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 , 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 ,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 , 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
全文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 其爱菊之名 , 无人不晓 , 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 , 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
这首七言绝句诗 , 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 , 但用笔巧妙 , 别具一格 , 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 , 不落俗套 , 并且发人思考 。
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 , 却通过爱菊 , 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 , 美妙灵动 , 意趣盎然 。
该诗取陶诗的意境 , 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 , 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 , 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 , 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 , 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 , 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