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原文|庄子·逍遥游全文及译文( 四 )


译文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 。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 。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 。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 。”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 。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 。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 。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 。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 。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逍遥游原文|庄子·逍遥游全文及译文

名家评论

晋向秀、郭象《逍遥义》:夫大鹏之上九万 。尺鷃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 。然物之芒芒,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 。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 。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
晋支遁《逍遥论》: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 。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鷃 。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内 。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干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 。若夫有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亡蒸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
宋楼钥《鲲化为鹏》:鲲大几千里,扬髫气日增 。一时俄化羽,万古记为鹏 。鳞族畴能化,龙门不足登 。天池将转徙,云翼快飞腾 。怪矣齐谐志,壮哉庄叟称 。鸢飞与鱼跃,曾不事夸矜 。
元程端礼《古意》:大鹏飞南溟,抟风九万里 。斥鷃无所适,翱翔蓬蒿里 。为大既云乐,小者亦自喜 。
明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意中生意,言外立言 。纩中线引,草里蛇眠 。云破月映,藕断丝连 。作是观者,许读此篇 。
清林云铭《庄子因》: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 。此为断而非断 。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 。
清宣颖《南华经解》:无端叙起一鱼一鸟,以为寓意,尚非寓意所在;以为托喻,尚非托喻之意所在 。方是虚中结撰,闲闲布笔 。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文法断续之妙,如《逍遥游》,忽说鹏,忽说蜩与学鸠、斥鷃,是为断,下乃接之曰此大小之辩也,则上文之断处皆续也 。而下文宋荣子、许由、接舆、惠子之断处,亦无不续矣 。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开手撰出“逍遥游”三字,是南华集中第一篇寓意文章 。全幅精神,只在“乘正”、“御辨”、“以游无穷”,乃通篇结穴处 。却借鲲鹏变化,破空而来,为“逍遥游”三字立竿见影,摆脱一切理障语,烟波万状.几莫测其端倪,所谓洗洋自恣以适己也 。老子论道德之精,却只在正文中推寻奥义;庄子辟逍遥之旨,便都从寓言内体会全神,同是历劫不磨文字,而缥缈空灵,则推南华为独步也 。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游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 。


逍遥游原文|庄子·逍遥游全文及译文

《庄子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 。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
这段选文共有三个段落,下面逐段讲解 。
开头一段,从“北冥有鱼”起至“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止 。作者大笔挥洒,以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开端,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北方深海之中,有一条“不知其几千里”长的巨鲲 。这条鱼的巨大,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这怎不令人感到神奇万分呢?应当承认,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是人们绝对不曾见过的,但想像力丰富的庄子却偏要让你相信世间有此二物,特意对它们进行一番形象化的描写 。描写的重点是大鹏: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它积满气力,怒张毛羽,一振而飞上天,翅膀像遮天盖地的大块云影 。接着,作者又假借所谓《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他的描写是可信的 。《齐谐》上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先拍击水面,滑行三千里,然后盘旋宛转,靠风气相扶,直冲云天,到达九万里高空 。起飞之后,历时六月,方才止息 。”那么,九万里高空又是什么景象,究竟如何高远呢?作者先以高空中只见游气奔腾,微尘浮动来形容,接着以人仰视天空的经验来比说,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 。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形容和打比方,无形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像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