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怎么写?( 二 )


【注释】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 。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 。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
【韵义】
【评析】
清明节真实的写照,短短的几句话把清明节赶去给故人上坟的心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后人不会有比这首诗写的更完美了!
对杜牧《清明》诗旨之理解,历来多有分歧:或为“雨中伤感”说,或为“踏青游春”说,或为“哀悼亲友”说 。反复揣摩诗意,则第三说最为切实 。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中所产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情绪 。诗旨主要在于表现生者“行人”对已故之亲友们的沉痛伤悼之怀与深切怀念之情 。此诗艺术手法高超,别具形象圆整、叙事曲折、画面丰盈、章法自然之审美价值 。后人甚爱此诗,对其采用删缩、变体、仿拟等再度创作之方式,形成一道诗歌接受的亮丽景观 。《清明》诗以其思想与艺术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清明哀悼诗千古绝唱之地位 。
世事多所难以逆料者 。一千多年前的晚唐诗人杜牧,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千载之后,他的一首七绝小诗《清明》,竟然在90年代初被香港文化机构评选为“十佳”唐诗之一,并名列第二 。①“小杜”虽然未能亲获这份殊荣,享受这份快乐,但就其《清明》一绝的魅力与影响而言,就足以使其百世流芳、千古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