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学习总结( 三 )


当今世界已跨入信息时代,整个社会信息量正以20万倍于人口增长的速率超速增长 。因此,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网络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信息社会的国脉所在 。
通信的基本含义即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现在世界
1 / 4 而获取信息,并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 。因此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始端)与信宿(末端)之间建立一个传输(转移)信息的通道(信道) 。过去的通信由于受技术与需求所限,仅限于语音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将日益丰富与多样化,而现代通信的发展又为此提供了条件 。因此现代通信意义上所指的信息已不再局限于电话、电报、传真等单一媒体信息,而是将声音、图像、数据和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 。总之人的各种感官或通过仪器、仪表对现实世界的感官,以及古往今来的各种书籍、档案、新闻等都含有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也都是通过通信来传递的 。
二、通信工程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通信工作专业的前身是电机系和电机工程专业 。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国电子信息教育的发祥地 。1909年北京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北京学校)首开“无线电”科,开创了中国培养通信人才的先河,后来又成立了电信系,这里走出了简水生院士等一大批知名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于1917年在电机工程专业内设立“无线电门”,此后,于1921年设立“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门” 。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立了“电信系” 。清华大学于1934年在电机系设立电讯组 。195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校电机系的电讯组合并后成立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这可以说是通信工程专业的类型 。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人物如清华大学的任之慕、朱兰成、章名涛、叶楷、范绪筠、张钟俊等教授 。
建国初期,各有关学校分别在原有的电信工程、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的基础上,为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积蓄着雄厚的力量 。这一时期分别有张恩虬、王守武、胡汉泉、吴鸿适、王迁等学者活跃在本专业的教学领域 。
六七十年代,受“文革”的冲击,通信工程专业的变迁较大 。例如清华大学,1969的电子工程系的大部分迁往四川绵阳,成立了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1978年才迁回北京,恢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建制,并为拓宽专业面向,适应科技发展需要,专业设置有所调整,增设了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微电子学共三个大学本科专业 。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学者,如吴佑寿院士,他作为电子学家和电子工程教育家,为我国数字通信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数字通信与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并早在1958年就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八路脉码调制电话终端设备,1952年成功研制的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