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的格式( 四 )


再到苏轼的“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
摆脱了词作为音乐的附属 。
而且打破了诗庄词媚的观念,凡是诗可以表达的内容感情,词也一样可以表达 。
再到辛弃疾发展了苏轼的以诗为词,进而“以文为词”,将写文的手法入词,就体现了诗词合流的趋势 。
此外词还有雅俗两种艺术趣味的分流和转化 。
(暂不详说 。
)曲的话和词的兴起有相同之处 。
1.广大人民反抗黑暗政治斗争要求新的文学形式来反映 。
2.城市经济的繁荣安定,为杂剧的兴盛提供了有力的环境 。
都市的兴起,为杂剧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条件 。
3.众多的勾栏瓦肆,保证了杂剧的演出场所,同时也促进了相互间的艺术交流和切磋 。
4.广大的城镇居民,如工匠、经纪人、小贩、买卖人、小吏、侍从、奴仆以至医卜星相之流,他们需要文娱活动,杂剧艺术正是在成为他们抒发心声的工具之后,才得以蓬勃发展 。
5.大批无门上进的知识分子的存在则为杂剧剧本的创作、加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作者队伍 。
6、下层知识分子也受到各种迫害,共同的命运使他们加深了对民众的了解 。
正因为他们一生都沉沦下僚,志不获展,才将这种情愫寓之声歌,抒发愤郁感慨之怀,发出不平之鸣 。
7、蒙古统治着对歌舞、戏曲的爱好也是杂剧勃兴的一个有利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仄押韵的问题也是个大问题,不是一时能说清楚的 。
诗在永明体以后渐渐规范起来,有固定的押韵要求 。
比如首句入韵和不入韵两种 。
你在网上随处可以找到 。
不多说 。
词是依曲填词,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分片上都有自己的规则 。
诗一般是双句押韵,词的韵位则有疏有密,依乐“均”押韵 。
“均”是作为乐曲中相对完整的音乐单位 。
不同词调有不同的押韵格式,但词韵比诗韵宽 。
临韵可通押,方式也与近体诗不同 。
有押平、押仄、平仄互押、入声独押、中间转韵等 。
依唱腔用字讲究四声 。
曲的要求更多 。
曲没有入声,一般看到元代杂剧中有的,基本都是明人所加 。
曲必须一韵到底,中途不能换韵,但是平上去三声可以轮换使用,也不避重字 。
曲还可以在其中加衬字 。
诗词受正统思想较重,讲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
曲起于民间,较少受道统的束缚,可以端庄文雅,绮丽秀美 。
也可以明快奔放,急切透辟,冲口而出 。
有清新、活泼、明朗、泼辣、尖新、诙谐、俚俗等特点 。
各种表现方法各种修辞手法无所不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暂时说这么多 。
你问的题目太大,说一年也说不完 。
= =|||
诗词歌赋当中歌和赋分别是什么意思古代的文艺多种多样,其中也包含我们现代所说的文学 。
诗词歌赋就是文学四种形式 。
诗以唐诗为主,词当然以宋词为主,歌就是曲,以元曲为主,后来的戏曲发源于元曲 。
赋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课堂作文一样的东西,有的抒发感情,有的状物述怀 。

【诗词歌赋的格式】

比如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