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范文有没有?( 四 )


今义:好)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用“”表示 。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 。(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
夏季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 。“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
2、动静结合 。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 。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 。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 。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