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文该不该从课本中去掉( 四 )
该句的翻译难点就是“物色” 。
如果将“物色”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寻求”含义的话 , 它用在介词“以”之后就说不通——介词之后只能跟宾语 。
由此可见 , “物色”应是个名词 。
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据上下文“少有高名 , 与光武同游学 。
及光武即位 , 乃变名姓 , 隐身不见”和“有一男子 , 披羊裘钓泽中”分析 , 光武帝可能在让人凭着长相寻找严光 , 所以“物色”作“形体相貌”讲最合适 。
②“句式结构分析法” 。
古汉语十分讲究对称 ,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 , 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 , 往往词性相同 , 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 , 这就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方便 。
如“据崤函之固 , 拥雍州之地”(贾宜《过秦论》) , 是个“正对”对偶句 , 根据对偶句特点可知 , 处于同一位置的“固”与“地”词性相同 , 都是名词 , 那它们的意思也必然接近 , 据此推知 , “固”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可译为“坚固的地方” 。
③“成语联想法” 。
现代汉语的成语 , 绝大部分来源于古诗文 , 因而有很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得到了保留 , 所以 , 在解释文言实词时 ,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来推断其意义 。
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 , 要求翻译“每曲意事二人 , 绩不少降节”一句 , 其关键词“曲意” , 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 , “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 , 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 , 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 , 再联系上下文可知 , 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 , 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 , 整句便可译为“(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 , 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
第二 , 关键虚词的翻译策略 。
由于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功能是无法分开的 , 所以 , 我们在翻译虚词时既不能离开语境 , 也不能脱离句式 。
在我们掌握了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15个虚词的各个义项和它的语法功能的基础上 , 要准确地翻译文言虚词 , 还应掌握一些虚词的翻译规律和技巧 。
凡是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可以代替的文言虚词 , 如果硬译反而别扭 , 因而可以不译 。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标志结构的的词语、句中停顿的词 , 以及词中虚设成分等 。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其中“之”作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可以不译 。
“也”表停顿 , “矣”为语气词也不需要译 , 只要把句子的语气译出就...
怎样删除优学派平板电脑中不需要的课本 点击四个方框回到应用菜单 , 找到文件管理 , 点击本地磁盘 , 找到你的课本的所在目录 , 一般都是小学同步或初中同步 , 这样的文件 , 点击进去具体的类目 , 数学、英语、语文等 , 进去 , 把不用的课本长按 , 选择删除 , 就可以了 。
这样就能节省空间 , 下载需要的课本或资料了 。
...
请问教材删除鲁迅《风筝》是难懂还是难堪?《风筝》该不该删?这要看《风筝》本身 。
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 , 写于一九二五年 , 时年鲁迅先生44岁 。
生活的经历和思想的深广 , 使鲁迅先生对过往的事情有了深沉的思索和深刻的反省 。
想起儿时因不许放风筝而扼杀了弟弟的玩的天性而倍感悲哀 。
善于解剖自己的鲁迅先生 ,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反思 , 抨击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 引发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 那就是 ,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 , 如何让孩子在自由的天地中自由地生活和生长 。
这应是这篇作品的精髓所在 。
鲁迅说的仍是救救孩子的主题 。
那么 , 问题来了 。
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下的孩子 , 天性保护得如何?他们是否真的“在自由的天地中自由地生活和生长“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 , 面对《风筝》能否进行一番自我反省?通俗一点问 , 我们的“小儿郎”如今可还有风筝放?我们是否有过一次又一次踏坏孩子风筝的恶行?在“三更起五更睡”夜以继日头悬梁椎刺骨的苦役一般的苦渡题海的日子里 , 请问《风筝》一文不正是我们应该全力放飞的风筝吗?不但不放飞 , 反而让它断了线 , 这是为什么?是没有勇气再讲下去了吗?是真的多少有些尴尬了吗? 和孩子的未来比较起来 , 什么都不重要 , 因为理论上讲孩子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 。
- 四川|四川历史十大名人,四川古代都有什么名人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尘埃落定》经典读后感有感
- 思考世界的孩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 经典故事:猴子的欲望(深刻)
- 经典小小说:《潜规则》
- 宋本周易注疏经典读后感有感
- 《一位女士的画像》经典读后感有感
- 机场|中国最古老的十个机场,中国最早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