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春节习俗怎么写?( 二 )


旧时,一到春节乞丐就多起来了 。有一种乞丐,他们不是因为家中贫困而去行乞,而是为行孝道 。据传,老年人活到九九八十一岁有一道鬼门关,只有吃了“百家饭”才可安然无恙度过这一关 。于是家有老人的孝男孝女们在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门去讨饭给自己的父母吃 。还有一种乞丐俗称“叫化子”,他们乞讨的方式令人好笑 。有的乞丐用红纸裹着菜头挂在竹杆上,每到一家门前就说菜头到,生意好,恳求施舍,这叫“送菜头” 。有的用纸和竹丝做成牛状,到家家门前说尽好话,吉利话,以求施舍,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树的树枝,在树枝上挂些小铃或古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会象摇钱树一样,财源滚滚而来,这叫“摇钱树”;有的乞丐身穿佛衫,头戴神像面具,化装成财神菩萨的模样到各家的宅院内狂奔乱跳,以示财神菩萨来了,这叫“跳财神” 。
崇明人在旧社会里虽生活贫困,但遇到这些企丐还是乐善施好,给一些干粮和其他食品 。解放后这些行乞方式早已绝迹了 。
年初二清晨,各商店及手艺人都焚香敬神,称“烧利节”,中午时分,店主还设酒款待店员,一起祈求新年生意兴隆 。年初五,相传为财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开门营业,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馄饨,以示兜财 。此外在乡间田头还有木人头戏(今称木偶戏) 。初一至初五期间各家走亲访友,互祝新春快乐,并互赠礼品 。期间,各寺庙香火远比平时旺盛,特别年初一早晨,上寺庙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而且特别早,要赶烧头香,城外的寿安寺和中兴镇的广福寺是最热闹的地方 。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人们以正月十五至二十为元宵灯期 。旧时,在元宵节前,家家户户用糯米粉做成各种形状的糕团,有的形似古代绢团,银子,还有的形似小鸡,小鸭,鲤鱼,棉铃,玉米,桃子,稻堆等 。正月半中午,每家都吃馄饨;下午人们还将这些食品作为祭品,去坟上拜祖宗,祭田头,晚上,人们三五成群地或提形状各异的灯笼,后甩火球,后过三桥,尽心游玩 。在正月半点灯笼的习惯十分盛行 。灯笼的形状有兔子灯,鲤鱼灯,五角大楼型灯等,灯挂的地方也很有地方风味,如把众多红灯排成字形或者各种图形,灯内点上蜡烛,用竹杆高高挂起,这叫“拔红灯”,在乡间每条泯沟东西之间插一根竹杆,然后挂上红灯笼,一到晚间,点上蜡烛,顿时似同白昼,登高望去,熬是好看,这叫挂铫灯,在桥口扎成彩楼,上面挂满各式奇异的灯笼,晚间这里又有一番风情 。此外在元宵之夜还有跑马灯,调狮子,甩田财,请坑三娘娘,元节姑娘等名目繁多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