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春节习俗怎么写?( 四 )


扫尘:腊月二十四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扫尘日”,“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也就有了除旧布新的含义,意在把一切“穷”、“旧”都扫出门外 。今天的中年人还能记得儿时随着家长翻箱倒柜大战灰尘的情形 。今天的人们越近年关越忙,准备回家的,自然不用扫房,不准备回家的,腊月二十四也还在上班,找一个小时工帮助打扫卫生已经算对得起这个年了 。
穿新衣:曾几何时,还是小孩子的我们老想先穿上新衣裳,可大人不让,非得等到三十晚上,洗完澡再穿 。可如今,买件新衣服是件太平常的事,刻意攒好从内衣袜子到棉衣帽子等等到过年一起换上——好像有点傻 。
春联:按规矩春联必须在除夕之前贴出,凡上联贴在进门之右边,下联贴在进门之左边 。而末字是仄声的,是上联,末字是平声的,是下联 。现在许多春联是印刷品,尽管看起来更加金碧辉煌,但总不及手写的那样让人珍惜;有的对门两家,竟然会碰巧贴了一模一样的春联,更不幸的,甚至将上下联贴反 。
窗花:以前的窗花是贴在纸窗上的,窗花是大姑娘小媳妇巧手裁剪出来的 。现在窗花也
卖得挺好,甚至在北京天桥都能买到,那是用机器刻制出来的,买回家用不干胶贴在玻璃窗上 。玻璃窗没有了纸窗朦胧的美感,我们也不会有剪窗花的创造乐趣,即使电脑打字的速度再快,我们可能永远也学不来剪窗花的巧手艺了 。
爆竹:据说春节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当时没有火药纸张,所谓爆竹,是用火烧竹子,竹子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 。春节气氛与爆竹的声音是不可分的 。随着现代禁放范围的扩大,春节变得寂静无声了 。据说全国禁放的城市已达到两百多个 。这样无声息的春节,不免让人感到落寞 。
年夜饭:这顿饭本来是我们一年到头最期待的也是最丰盛的一顿饭 。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年夜饭搬到了饭店里去吃 。在饭店里当然可以吃到自己家里做不出来的山珍海味,更省了做饭与刷碗的麻烦——但岂不知,过年的味道就体现在孩子们围着妈妈看他怎么做好吃的时的过程中 。
包饺子:据说,北方人过年吃饺子的历史已经有1600多年了 。饺子形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饺子是“更岁交子”的谐音,预示着新的一年到来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剁馅的声音构成春节特有交响曲 。老北京人说“好吃不过饺子”,但今天在超市里,冷冻的饺子四时供应,实在已算不上什么稀罕美食 。而且,今天的孩子,有多少人还会包饺子?
戴头花:杨白劳除夕夜回家,再没钱也给女儿带回一段红头绳 。过去北方人过年的时候,姑娘媳妇爱戴头花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现代女性也喜爱发饰,只是现在无论南方北方,时髦的女人在头发上做的很可能是这三件事:烫卷、拉直和染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