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物的古诗

1.《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2.《念昔游三首》
杜牧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羽林枪 。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
3.《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
陆游 
客游梁益半吾生,不死还能见太平 。
初喜梦魂朝帝所,更惊老眼看都城 。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 。
白发苍颜君勿笑,少年惯听舜韶声 。
4.《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描写建筑美的古诗 诗句: 如跋斯翼,知矢斯棘,如鸟斯革,如斯 飞”这是《诗经》中描写周代宫殿建筑的诗句 。
在古人心目中他们非常自然地把建筑造型与飞禽联系在一起 。
阿房宫赋 杜牧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各抱地势,钩心 斗角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
像《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宫归京》中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还有《念昔游三首(其一)》中的“秋山晴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
”这都表明杜牧对佛教建筑是颇为欣赏的 。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宫归京》·杜牧 秋山晴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念昔游三首(其一)》·杜牧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陆游
关于建筑物的古诗

赞美建筑的诗词或散文 我们曾见到太多与赞美生命意义相反的建筑,比如藐视生命的建筑、压抑生命的建筑、调戏生命的建筑 。
建筑的本质绝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或钢筋水泥构成的物质体,尼采说:“在建筑中,人的自豪感、人对万有引力的胜利和追求权力的意志都呈现出看得见的形状 。
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 。

【关于建筑物的古诗】

” 确实,很多人只把建筑看作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满足我们人类的现实功能需求;为人类遮风挡雨,提供庇护场所 。
实际上,在此之外,建筑创造出的特定空间会影响人的心理感受与本能,甚或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比如古希腊的建筑会让我们觉得雄伟,古罗马的建筑会让我们称奇 。
一定程度上,建筑记录、承载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与变革,所以不论是古希腊文明还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还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神庙、金字塔、教堂、皇宫,无一不是统治者权力意识的彰显 。
因为建筑,尤其是纪念性公共建筑,大多是在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不充分的条件约束下的分配结果,这使得建筑有了象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或一个时代的意义,事实上,它是权力的政治判断 。
而权力,是属于基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
建筑本身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极有象征性与表现力的语言 。
这种工具和语言的使用和掌握,从来都是在权力者手中,于是,建筑在中国古代是“大人的事,匠人的活儿”,甚至于匠人都未必能留下名字 。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式样不是从功能、使用出发,而是从儒家的“礼”出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个四合院是按尊卑长幼的秩序来排列,是按三纲五常的秩序来先后,小到民宅,大至皇宫,无不是如此 。
西方的古典建筑虽然没有这种权力的彰显,却是以另一种秩序表现:神权、王权,等级巍峨,高大,神圣化,从而使人匍匐于地面 。
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几百年,这种神权才让位于世俗的权力王权,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
这里我引用一段话,它把建筑与所谓尊严、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说得太透彻了: “今天我们的大城市都缺少能代表城市形象的伟大建筑,而它们或许会被认为是整个时代的象征 。
古代城市便是如此,每座城市都是有自己引以为傲的独特建筑 。
但是,古代城市的特征并不是由私人建筑定义的,而是那些社会公共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