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清明节的习俗怎么写?( 四 )


14、海南
文昌、琼海等地一些村庄,一般不在清明节扫墓,而是在冬至那天扫墓 。在给先辈烧香时,最为讲究的还要属海口府城地区,先长辈后晚辈,辈分顺序是不能搞乱的 。而西部地区,如儋州等地,过清明时以人多为荣,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能到,人越多越好 。那些终日生活在船上的渔民,在清明时节,往往会在船头燃放鞭炮,祈求先人保护风调雨顺,后辈平安 。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 。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 。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 。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 。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怎么写?


各地清明节的祭拜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但在祭扫形式和清明饮食上各地习俗不尽相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清明节在我国传统中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各地清明祭祖形式有所不同:
山西: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
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 。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 。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 。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 。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