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词( 三 )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
音乐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
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
“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氓》就是“风”的代表作 。
《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之一 。
早期的诗,描绘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各个阶层的生活画面,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 。
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优秀代表 。
推荐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秦朝也行(一)《九歌》中所描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
《左传》中记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有很多明艳的颜色,在诗歌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
楚国衣着服饰的光辉璀璨就常常在楚辞中表现出来 。
《九歌》中说“华采衣兮若英”,是说五彩缤纷的衣服像花朵一样明艳动人;“红釆兮辟衣,翠漂兮为裳”,即红色的上衣,配上翠绿色的下装,这是当时的时尚,且十分符合《墨子?公孟篇》关于“楚人尚红”的记载 。
(二)《离骚》所描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
在《离骚》中,有诗句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即好似要用亭亭玉立的荷叶做上衣,用娇艳欲滴的芙蓉做裙子,即使诗中这里的芰荷、芙蓉指的是衣服上的纹饰,整体看仍然说明当时服饰的颜色种类还是很多的 。
后世所发掘的被誉为“丝绸宝库”的马山一号楚墓,楚国出土文物中有大量服饰的灰白、黄、棕、红棕、紫红、藕色等多种颜色的服饰,说明该时期的衣服饰的确是色彩缤纷的 。
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诗集名篇? 韩非《说难》屈原《渔父》《离骚》《问》宋玉《风赋》《神赋》《高唐赋》《登徒色赋》庄子《逍遥游》《秋水》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荀子《天论》《赋篇》孙子《谋攻》左氏《左传》孔子《易传》《春秋》李斯《逐谏客书》等 。
以上有诗集,也有名篇 。
写春秋时期的诗歌【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 。
盟:盟约,盟誓 。
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 。
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郢书燕说】: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 。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
【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
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
【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
【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 。
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
【伯玉知非】: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 。
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 。
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
【吹箫乞食】: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 。
后指沿街乞讨 。
【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 。
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 。
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
【匪夷匪惠:夷:殷末周初的伯夷 。
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 。
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 。
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 。
盟:盟约,盟誓 。
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 。
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管鲍之交】: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
【季孟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 。
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九原可作】: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 。
设想死者再生 。
【犒赏三军】: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