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改写作文如何写?( 二 )


T:在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沁园春长沙改写作文如何写?】2.作者在描绘这些景物时,你觉得哪些词用得比较独到或比较传神?(提醒:动词,为什么用得好) 。等会儿请同学回答 。T:哪位同学来说说景物?
请同学上黑板分别标注出来(两个同学,再请同学补充)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鹰击长空(强劲有力之势),鱼翔浅底,(自由轻快)(仰视,俯视) 万类霜天竟自由 。
T:这么多的景物,作者用了几句话来描述?
T:在这短短的7句中作者就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我们读起来乱不乱?S:不乱 T:那为什么不乱呢?作者是用了什么顺序呢?诗人怎样看的?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T:很好,由远及近,有俯视有仰视,真可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T:那么这里那些动词用得比较独到呢?来,大家来说一说 。原因? T:“染”为什么用得好?
T: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这两个 “染”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S:用拟人手法,比喻手法 。写出了层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漫山遍野的枫叶像火一样
T: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还会让人联想起哪句诗?
T:“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意境开朗,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 。这里就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 。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T: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你联想到什么? T:对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让我们联想到了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T:还有什么动词?击?
T:“鹰击长空”其实是说雄鹰在天空翱翔,那么,“击”改成“飞”可以吗? S: 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 。T:“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浅底”是指“水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