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竹子的诗句 王维( 四 )


二、扩展知识: 1、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 。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
2、作品风格: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
...
描写竹林的诗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 李峤《风》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
—— 吴均《山中杂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 高骈《对雪》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 卓文君《白头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林断山明竹隐墙 。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 郑燮《新竹》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 白居易《夜雪》夜深风竹敲秋韵 。
——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 柳宗元《渔翁》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
——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
——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 李贺《李凭箜篌引》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
——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
—— 李商隐《瑶池》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 王维《山居即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
——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
—— 蔡确《夏日登车盖亭》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
——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
—— 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
——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
—— 郑谷《鹧鸪》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
—— 曹组《卜算子·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 王维《竹里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 王维《竹里馆》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
——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