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竹子的诗句 王维( 五 )


—— 杨万里《夏夜追凉》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

【写竹子的诗句 王维】

——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乱蝉衰草小池塘 。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
——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
—— 曹组《蓦山溪·梅》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
——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
—— 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杖藜徐步转斜阳 。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
——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
——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
—— 符曾《上元竹枝词》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
——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
—— 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
—— 姜夔《疏影·苔枝缀玉》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
——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
—— 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
—— 杜甫《咏春笋》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
—— 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
—— 符曾《上元竹枝词》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
—— 戎昱《桂州腊夜》井灶有遗处,桑竹残圬株 。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四》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
—— 李白《长歌行》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
—— 李颀《望秦川》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
—— 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
—— 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
——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
—— 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翠葆参差竹径...
王维的诗 竹里馆 有拼音版吗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 。
意思是:心中不能常记着功劳与过失, 要平静对待, 要学高山上的松柏那样, 挺立在霜雪严寒之中, 过曰子要安于宁静, 对名利要看得淡泊如水, 一生一世应该象竹那样, 虚怀若谷, " 临风亲近快弯腰, 亮节时分频点头". 竹子挺拔清季、枝叶婆娑、虚心有节、风韵独具,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宋代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
",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
叶剑英有诗云: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
钱樟明 也写到"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
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亦空心."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清峻不阿、虚怀若谷、 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
她的美德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竹也因此升华到一个最优雅的品位,成了一种为人崇尚的精神 。
山中秋日十冥古诗王维写 山居秋暝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鉴赏:这首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