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古诗文大赛'的活动方案( 六 )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俱寂 , 惟闻钟磬音 。
[评析]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 , 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
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 , 入破山寺(即兴福寺) , 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 , 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 , 面对美妙的佳境 , 忘情地欣赏 , 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
“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 意境尤其静净 。
起句对偶 , 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 , 虽属五律 , 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
例4、王昌龄“清辉淡水木 , 演漾在窗户” 例5、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6、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 , 红了樱桃 , 绿了芭蕉” 例7、周邦彦“风老莺雏 , 雨肥梅子” 风已老 , 莺正年轻 。
梅子熟了 , 果肉鲜圆(“风老莺雏 , 雨肥梅子” 。
虽然是描写江南的初夏 , 但实在抵不了这一“老”一“肥”的诱惑 , 把它放到春天来了 。
风“老”莺雏 , 雨“肥”梅子 。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 , 形容词 , 名词 , 都可作动词 , 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 , 呼之欲出 。
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 , 慢慢丰了一身羽毛 , 再到展翅离巢 , 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 , 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 , 形态种种 , 时日漫漫 , 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 , 当真浓酽醉人 。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 , 不留神便过过足了几月的时光 。
又一个雨“肥”梅子 。
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 , 到“拂堤杨柳醉春烟” , 到“一枝红杏出墙来” , 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 , 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
写出了动态 , 写出了形态 , 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 , 到黄黄肥肥的圆甜 , 那黄中晕红的丰润 , 怎不叫人垂涎!)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 , 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这些词语各有妙用 , 但有一点是...
小班设计活动方案诗歌落叶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 , 知道秋天有许多树叶会飘落 。
2.会朗诵儿歌 , 能用肢体动作表现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美 。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 人手一片树叶 。
2.教具红、黄树叶各一张 。
3.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落叶的情境 , 捡一些落叶回来欣赏 。
重点难点: 会朗诵儿歌 , 能用肢体动作表现秋天落叶飘落的自然美 。
教学过程: ...
古代诗词赏析方法及步骤有那些 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 , 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 , 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
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 , 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 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 , 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
如果是哲理诗 , 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 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如果是抒情诗 , 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 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 , 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
四、看技法一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二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 , 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 , 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思考 。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三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⑵借代——含蓄、委婉 , 表达特定的感情⑶比喻——形象生动 , 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