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诗词( 三 )


《使至塞上》——王维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
《雁门太守行》——李贺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6、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
《塞上》——柳开7、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
《军城早秋》——严武新疆 [xīn jiāng]由来:1、新疆古称西域,西域一词特指新疆地域范围从古代一直延续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统治时期 。
2、清军入关以前,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中国东北地区 。
入关后,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 。
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 。
乾隆皇帝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 。
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6]。
3、新疆这个名称,有另外一层意思 。
即新疆自古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因为是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的失地,故以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 。
4、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 。
从口头传统上已经成为特指西域地区名词“新疆”一词正式成为特指中国西域地区的专用名词,沿用至今 。
5、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 。
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14个地、州、市,90个县(市),其中34个为边境县(市) 。
维吾尔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 。
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30度,并连说:“艾斯拉姆艾来孔!”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入坐让长者坐在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吸烟;老人无论到哪里去作客,他骑的马不论是卸鞍子,还是饮马、喂马,都由年轻人去做,走时,年轻人给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女主人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老人吃饭时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脸做“都瓦”(祝福仪式) 。
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 。
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 。
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 。
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 。
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 。
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 。
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 。
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
饮食习惯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
饮食习惯,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 。
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 。
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 。
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拉面、混沌等 。
馕是在馕坑里烤制的象饼一样的食品,晾干后一、二个月也不坏,通常早餐、待客、送礼和出远门时作为干粮 。
抓饭是用羊肉,清油和胡萝卜焖制的一种主食,是新疆特有的饭食 。
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 。
夏季多伴食瓜果 。
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 。
讲究的羊肉串肉质鲜嫩,味咸辣,孜然的特殊味浓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