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成因与对策有效教学调查报告( 三 )


成因分析:练习反馈不到位:一是有的教师对反馈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二是由于有的教师没有掌握反馈的基本策略 。其实反馈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反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我们不仅要重视反馈,更要找寻反馈的良策 。
现象6:不敢突破教材的束缚 。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以本为本,对教材中一些教学资源不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依旧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 。
成因分析:目前,许多教师不具备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 。他们过分依赖教材,以至于出现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没有的不敢补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缚 。有时教师也明明知道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却不能设计更好的教学内容 。
现象7:教学要点(重难点)把握不准 。有的教师教学时没有抓住重点、难点,时间没有化在刀刃上:该重点理解的内容没有好好引导学生理解,该重点训练的地方没有组织学生好好训练,该化解的难点,没有有效地启发学生化解 。致使重点难点内容没有学习掌握到位 。
成因分析:造成教师教学重难点未能把握的原因客观上可能是教师解读、把握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能力低,主观上则是由于教师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地研读、把握教材及课程标准 。这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
现象8:面上的训练量不够 。在一节《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的研讨课上,学生通过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画格子理解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在接下来的5题练习中,老师都使用了同样的练习方法,出示题目——点名回答 。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一直都没有举过手,而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孩子 。这样的练习形式应该是低效的,只有几个优生在表现自己,没有给中等生和差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差生也就不用动脑,听别人的就是,甚至他们跟本就不去思考,觉得反正没他们的事 。不少教师在训练时只是让少数学生成为训练者,让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 。这样一来没有面上训练的“训练”效果难以明显 。
成因分析:教师对练的意识还是不够,没有对面上训练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 。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有通过“练”才能得到检验,也只有“练”才能真正到位 。看看、听听与练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要让面上学生都经历“练”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定会比几位优等生的表演,其他学生旁观(听)来得好 。
对策建议:
1、推行集体备课 。在个人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同年段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探讨课堂结构的设置、环节的.安排,特别是对如何灵活使用好教材、激活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