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成因与对策有效教学调查报告( 四 )


2、树立新理念 。现代课程论主张教师不应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构者 。为此,教师必须改变“教教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
3、提高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教材作为一种文本,已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了 。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的知识,还应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生活情景的切入点,并对教材中的具体情节作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问题来导学 。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4、加强对学习的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 。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在此基础上,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作哪些调整,哪些题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应作出恰当的选择 。
5、不仅要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考量学业成绩的智慧含金量,当然还要考量学业成绩获得的时间成本 。
三、缺乏学习感受意识
现象9: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回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烈,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训练仍在同一层面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 。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广角——合理安排〉这节课上,在教学沏茶问题时,老师问了几个问题:“沏茶的这么多工序中,什么事情可以先做?”“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这么细的问题就降低了思考的价值 。不如教师直接问:“你要怎么做能让客人尽快地喝上茶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节省时间的方法 。
成因分析:1、没有把握自主学习的实质 。学生站起来发言仅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每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动、积极地思维,有没有独立地思考 。2、自主学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 。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应该看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看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发展情况 。
现象10:不会合理地运用评价 。几乎所有的课都没有了批评,课堂变成了表扬的舞台 。笔者曾经就某一节课粗略统计了一下,教师表扬学生达40余次,这样的表扬实在过多过滥 。
成因分析:有的教师认为,传统评价学生表扬用得太少,使学生缺乏自信心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为此,学生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表扬与赏识 。课堂上出现了“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夸奖声,但是表扬过多过滥,评价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