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品德诗词( 六 )
”囊锥露颖【解释】:比喻显露才华 。
【出自】:《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 , 稍有知音;寻则天骥呈才 , 急于试效 。
”宋才潘面【解释】:宋玉的才华 , 潘岳的容貌 。
比喻才华出众 , 仪容俊美 。
【出自】:清李渔《奈何天·虑婚》:“我辈居先 , 常笑文人偃蹇 , 本自有守才潘面 , 都贫贱 , 争似区区 , 痴顽福分徼天 。
”议论英发【解释】:指崇论弘议 , 才华横溢 。
【出自】:《续传灯录·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遝 , 而师议论英发 , 常倾四座 , 声名藉甚 。
”惊才绝艳【解释】:形容才华惊人 , 文辞瑰丽 。
【出自】: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 , 词家推为独步 。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
《木兰诗》中描写持久激烈紧张的诗句是什么?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木兰诗》中描写持久激烈紧张的诗句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
将军百战死 , 壮士十年归 。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策勋十二转 , 赏赐百千强 。
附赠《木兰诗》赏析北方民歌和六朝乐府民歌一样体制大都短小 , 但这首《木兰诗》却是长篇叙事诗 。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它有着重要的地位 。
诗歌描述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 刻画了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生动形象和高贵品质 。
全诗风格明朗生动 , 质朴刚健 , 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 。
《木兰诗》采用的是顺叙手法 。
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出征前 。
第二部分是从军生活 。
第三部分是立功归来 。
作者在这三个部分中没有平均使用力量 , 而是有详有略 , 重点在第一和第三部分 。
诗一开始即写木兰在织布 , 但“不闻机杼声 , 惟闻女叹息” , 这就使读者产生了疑问 , 不知木兰为何叹息 。
“问女何所思 , 问女何所忆?”作者自己发问 , 然后答曰“女亦无所思 , 女亦无所忆” 。
诗既是用顺叙手法 , 开始的几句该是交代木兰从军的原因 , 但作者却没有平铺直叙 , 而是以木兰没有心思织布起头显示出她内心的不平静 。
接下来本该说明为什么内心不平静 , 但作者不立刻写出 , 而是用了两个意思相同的问句 , 随后又是两个意思相同的答句 , 可还是没有从正面解答问题 。
但这四句并非多余 , 除了具有民歌的风味外 , 这四句诗对后面说出的原因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
这样一问一答 , 作者才折入正题 , “昨夜见军帖 , 可汗大点兵 , 军书十二卷 , 卷卷有爷名 。
”军帖是征兵的文书 , 可汗是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 十二卷言卷数之多 , “卷卷有爷名”显属夸张 。
至此读者才明白 , 木兰没有心思织布是因为可汗大征兵 , 木兰的父亲也在被征之列 。
父亲显然年老无法应征 , 但“阿爷无大儿 , 木兰无长兄” , 这就不能不使木兰犯愁了 。
诗一开始就把木兰放在这样一个矛盾面前来表现 。
面对困难 , 木兰打算怎么办呢?“愿为市鞍马 , 从此替爷征 。
”木兰到底是个不平凡的女子 , 她下了决心要替父从军 。
这一段写木兰从军的原因 , 没有平铺直叙地述说 , 而是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 , 在叙事的同时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 , 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
接下来写木兰准备出征 , 用了四个重复的句式 , 内容无非是买战马及乘马用具 。
骏马、鞍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马的嚼子、笼头、缰绳)和长鞭要分别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几个地方买齐 , 看似不合情理 , 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 , 同时这四句诗和上面“问女何所思”以下四句一样正是民歌的特点 。
正如明代谢榛所说:“此乃信口道出 , 似不经意者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高中生思想品德鉴定表评语怎么写?
- 思想品德鉴定评语怎么写?
- 高中毕业生政治思想品德班主任评语如何写?
- 高中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评语怎么写?
- 后进生品德评语怎么写?
-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写法怎么样?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