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诗词( 七 )


百川东流到大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呢?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
赏析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 。
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
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象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 。
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
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 。
读过之后,很受启发 。
野望王绩译文傍晚来到了东皋向远处望,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萧瑟 。
放牧的人在驱赶牛群回圈,牧人骑着裂马带着猎物归来 。
彼此看着却不相识,只好和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
赏析诗的第一句交代野望的时间和地点,点出一个“望”字 。
中间四句写景 。
是一幅美好宁静的秋日晚归图 。
“树树”、“山山”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写景明句 。
可是,看了第七句忽然一转:“相故无相识”,原来那随愿而归的牧人和猎人并没有他认识的人,他的“欲何依的心情并没有解决;于是他就只好长声歌唱,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人,想和类似那样的贤人交朋友 。
不过,现实中还没有相识的 。
这两句照应第二句,进一步写他彷徨无依、孤独忧郁的心情 。
诗的语言朴素,写景自然,真实的写出了着上秋色、夕阳的田园风光 。
在景物描写上,采用了远近结合与动静相结合的方法 。
“树树”两句是远景,“牧人”两句是近景;“树树”两句是静景,“牧人”两句是动景 。
远景、近景、动静、静景,在诗人笔下十分和谐 。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译文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 。
“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 。
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 。
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 。
“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近”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 。
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 。
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 。
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 。
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 。
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 。
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译文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
水面的雾气笼罩了云梦泽,波涛汹涌,震撼了岳阳城 。
想要渡湖水而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的天子 。
坐在那看人家垂钓,只有徒然的羡慕之情 。
赏析这是唐代的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 。
诗的本意是求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其景阔大雄壮,其情也积极向上,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