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诗词歌赋

曹丕的诗词歌赋

曹丕有哪些诗词歌赋?曹丕诗词主要有:“《秋胡行》《燕歌行》《杂诗》《短歌行》《秋胡行》《歌》《十五》《临高台》《月重轮行》《董逃行》《于谯作诗》《孟津诗》《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于明津作诗》《代刘勋妻王氏杂诗》《令诗》《东阁诗》” 。
1、曹丕诗词语言绮丽工练 , 抒情深婉细腻 , 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
2、曹丕的抒怀之作 , 写得清俊悲凉 , 带有拟作性质 , 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
3、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 , 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
求曹丕的诗~~!!展开全部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 草木摇落露为霜 。
群燕辞归雁南翔 , 念君客游思断肠 。
慊慊思归恋故乡 ,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 忧来思君不敢忘 ,  不觉泪下沾衣裳 。
援琴鸣弦发清商 , 短歌微吟不能长 。
明月皎皎照我床 , 星汉西流夜未央 。
牵牛织女遥相望 , 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 。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 , 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 , 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 , 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 , 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 。
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 , 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 。
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 , 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 , 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 , 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 。
拿最近的事实说 ,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 , 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 。
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 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 , 生女哺用脯 。
不见长城下 , 尸骨相撑拄”的民歌 , 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 。
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
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 , 行役不归 , 妇人怨旷无所诉也 。
”又引《乐府广题》说:“燕 , 地名也 。
言良人从役于燕 , 而为此曲 。
”这样来理解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 。
《燕歌行》不见古辞 , 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 。
这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 , 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 , 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
...
曹丕的诗有???展开全部 曹丕(187~226) , 魏文学家 。
即魏文帝 。
字子桓 , 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 。
少有逸才 , 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 年仅8岁 , 即能为文 , 又善骑射、好击剑 。
建安十六年(211) , 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 二十二年 , 立为魏太子 。
二十五年正月 , 曹操卒 , 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 。
同年十月 , 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 , 改元黄初 。
登极以后 , 在黄初三年(222)、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 , 皆未能过江 , 不果而还 。
七年五月 , 病卒于洛阳 。
曹丕今存诗歌 , 较完整的约40首 。
曹丕著作 ,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3卷 , 又有《典论》5卷 , 《列异传》3卷等 。
皆已散佚 。
明代张溥辑有《魏文帝集》 , 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有关曹丕作品的注释本 , 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 , 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 ,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 , 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
短歌行 秋胡行二首 善哉行二首 丹霞蔽日行 煌煌京洛行 钓竿行 十五 猛虎行 善哉行 善哉行 折杨柳行 燕歌行二首 临高台 陌上桑 秋胡行 上留田行 大墙上蒿行 艳歌何尝行 月重轮行 饮马长城窟行 董逃行 折杨柳行 黎阳作诗三首 于谯作诗 孟津诗 芙蓉池作诗 于玄武陂作诗 广陵于马上作诗 杂诗二首 于明津作诗 清河作诗 代刘勋妻王氏杂诗 黎阳作诗 寡妇诗 令诗 夏日诗 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 诗 诗八首 东阁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