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诗词歌赋( 四 )


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 , 诗辞情少而声情多 , 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
” 汉赋的体式上大致有三种 , 即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 。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 , 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 , 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 。
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 , 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 , 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 , 骈比起于东汉 , 成熟于南北朝 。
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 , 是汉代文人的常习 。
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 。
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曹操为什么把王位给曹丕?展开全部 一、曹操那么喜欢曹植 , 却把王位传给曹丕的原因:1、曹丕很像曹操 , 做事能够不露声色很有枭雄的潜质 , 该出手的时候毅然出手 , 不会有丝毫犹豫 , 做起事情来也能够狠得下心 , 而反观曹植 , 诗词歌赋上在行 , 谈论些经史子集曹植不在话下 , 但要是治理国家 , 曹操就不得不考虑一下了 , 文采好并不代表就能够有好的政治能力 , 一国不是靠文才治理的 , 李唐后主文采好 , 最后还不是亡国了 。
2、曹丕还很会拉关系 , 当时的朝臣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支持曹丕的 , 不管是立嫡立长 , 曹丕都当仁不让 , 而且魏国的将来要怎么进行下去少不了这些重臣 , 曹植没有人望 , 曹操也不可能对朝臣们的想法一点都不在意 , 要知道袁绍、刘表废长立幼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
3、曹丕时常跟随曹操出战 , 实战经验丰富 , 这是非常重要的 , 因为当时恰逢乱世 , 天下未定 , 日后还有很多仗要打 , 曹丕的军事经验是曹植所不能及的 , 曹植虽然也能够侃侃而谈 , 条理清楚 , 但往往曹丕的军事建议更符合曹操的想法 。
4、就是曹植本人的一些做法也是令曹操暗怒不已 , 比如私自入司马门 , 要知道司马门可是只有皇帝的座驾才能走的 , 曹植还是幼稚了;况且还有因为曹植的老婆穿的花枝招展在府里随意溜达 , 惹怒了一向崇尚节俭讨厌浮华的曹操 , 曹操下令杀了曹植的老婆等等一系列事情 , 曹植最终落选 。
二、人物简介:1、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 , 字子建 ,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 出生于东阳武 , 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 生前曾为陈王 , 去世后谥号“思” , 因此又称陈思王 。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 , 留有集三十卷 , 已佚 , 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
曹植的散文同样也具有“情兼雅怨 , 体被文质”的特色 , 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 , 使他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 , 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
《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 , 词彩华茂 , 情兼雅怨 , 体被文质 , 粲溢今古 , 卓尔不群 。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 , 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2、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 , 字子桓 。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 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
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 。
曹丕文武双全 , 八岁能提笔为文 , 善骑射 , 好击剑 , 博览古今经传 , 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 曹丕被立为魏王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