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讲座( 六 )


可称“表现说” 。
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表现人即创作主体的能动本质,而不是为着反映创作主体之外的事物的 。
为了真实表现诗人的心理活动这一目的,常常不顾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如何的变形 。
第二讲 诗歌语言 最本色的文学语言,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于描绘功能小的音乐 。
B、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 。
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有很多含义,还有作者和读者的感受 。
C、独立审美价值,可以把玩 。
小说可以抛开语言,复述故事,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
D、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具体要求有四: 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 。
主要用象征手法 。
如松梅雪竹、长城、百合花等 。
传统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 。
还有暗示、双关、婉转等 。
二是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 。
因为表现心理快速活动 。
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 。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还可以逻辑混乱,任意交错 。
如时间和空间交错 。
如《背时的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的美人谈恋爱 。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化抽象为具象) 。
诗中有画 。
四是音乐性,既有内在音乐性即情绪的律动,又有外在音乐性即声音的回环(押韵、节奏和声调) 。
对原始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 。
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 。
一字一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 。
古诗:五言“二、二、一” 。
新诗自由开放,独特创造,变化中有规律 。
最早的诗都可以唱,诗歌不分 。
原始民族的抒情诗,主要的性质是音乐 。
我国自六朝沈约写出《四声谱》以后,诗从诗歌中开始分化 。
但是,诗与音乐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
唐诗有不少已被谱曲演唱 。
诗歌的音乐性的作用是对原始、粗硬、强烈的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使之转化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加深诗味,唤起读者的审美注意,把一些实用的非诗的想法排开去 。
内在音乐性是内心情绪的律动,即高低起伏、长短快慢等 。
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可以说是一种数的比例关系 。
主要有: 押韵 是使相关诗句末尾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 。
对待押韵应持开放的态度,尊重诗人的艺术追求;只要完美地传达出内在的情感,可有可无 。
无韵崐诗可以其它手段显示音乐性,如诗行排列 。
首先要选韵 。
同类的韵形成韵部 。
现在通行的是十三辙,即十三类:中东、人辰、江阳、言前、发花、怀来、灰堆、遥条、油求、梭波、一七、姑苏、乜斜等 。
每个韵部发音部位、开口程度不同,音调音域也不一样 。
有的响度高,昂扬、亢奋,如江阳、发花等 。
有的响度低,苦闷、沉重,如灰堆、一七等 。
要因情选韵,因情变韵 。
其次是转韵 。
较长的诗,情绪流动变化,这就要在语音形式上体现出来 。
如果一韵到底,易于给人单调、疲劳之感 。
转韵可以使文气一振 。
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韵,流丽婉转,委婉缠绵 。
再次是押韵方式 。
主要有连句韵--每行都押、隔句韵--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随韵--两句一换如信天游、交韵--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等 。
其它还有抱韵,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 。
这是西方十四行诗的正宗韵格 。
声调 发音过程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 。
沈约《四声谱》最早研究这个问题 。
新诗只能注意而已 。
特别是在朗诵诗歌需要时 。
节奏 本是音乐术语,是诗歌外在音乐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
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节奏 。
诗歌的节奏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 。
诗歌节奏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 。
在汉语中,一个字一般是一个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 。
古诗的节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 。
新诗的节奏:自由开放,独特创造;每行大致相当,变化中有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