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求进的古诗词名句( 二 )


在学习修辞格的运用时 , 也尽量列举古诗词中的名句 , 例如: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来揭示比喻的巧妙 , 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 。
委实耐人寻味 , 一江春水向东流显示的特征 , 是清江碧水 , 徐徐悠悠 , 既深且长 , 深不可测 , 长无止处 , 而人的愁绪绵绵 , 欲理难清 , 想断无能的一面 , 于是乎两个特征相贴 , 恰好构成了这样的比喻 。
用“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说明艺术夸张 。
用“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兰”来展示对偶的作用 。
用“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来说明对比的好处 , 等等 。
总之 , 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名句的理解和印象 , 就应坚持利用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机会 , 如课前5分钟 , 活动课等 , 分析鉴赏佳句 , 做到“长流水不断线” 。
二、联实际 , 巧运用 示例比较 , 让学生了解运用古诗词名句的好处 。
熟语说的好:“不怕不识货 , 就所货比货 。
”比较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
名句用在议论文中有何好处 , 用与不用有何不同 , 我在教学中常用示例比较: 例一 , 《教师法》的诞生很不容易 , 经过几年的修改、讨论、再修改 , 最后由全国人大 常委会议通过 。
它在教师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
例二 , 《教师法》历时几年 , 千呼万唤始出来 。
它对教师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
显而易见 , 例一语交直率 , 但文字不甚简洁 。
例二由于运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名句 , 不仅增加文采 , 而且语意蕴含丰富 , 《教师法》诞生的艰难过程 , 都凝聚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之中 , 颇有可读性 , 值得品赏 , 显得雅致 。
因文而异 , 灵活运用 。
古诗词名句用在议论文写作中 , 并不拘泥于一种格式 , 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多变 , 或放在标题 , 或入在开首 , 或放在中间 , 或放在结尾 , 都是允许的 。
在教学中 , 我经常以口头形式表述这几种不同的用法 。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 。
二00五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 , 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 , 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 。
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 ,  不尽愁绪滚滚来’ 。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
其实 , 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 , 只求得春日繁茂 , 秋日落英缤纷 。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嘛! 我们应该欣喜 , 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
? 文章中间引用古诗 , 营造意境 , 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拔动读者的心弦 , 引用或化用这些词句 , 就能以他人之境写我之性灵 , 增添文章的神韵 。
如: 其实美国人如此 , 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 ?中庭月色正清朗 , 无数扬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 。
?疏影横斜水清浅 , 暗香浮动月黄昏? , 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到朦胧之美 。
?合掌白莲花未开 , 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婉约 。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2008湖南满分作文《彼岸 , 灯火阑珊》 , 文章撷取六句古诗 , 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美的画面 , 有隐约之美 , 有朦胧之美 , 还有婉约之美 , 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 而且风流华美 , 读来满纸花色蕊香 , ...
形容有学问的古文,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很有才华的诗词展开全部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玉不琢 , 不成器 , 人不学 , 不知义.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 , 独上高楼 , 望见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载酒问字:指人有学问 , 常有人登门求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