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现象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且较有兴趣,但对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概念缺乏理性的认识 。响度这个概念,学生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对音调概念较模糊,所以往往不能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区别 。所以在《声音的特征》这节课中,让学生正确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以上问题,我设计了《声音的特性》,讲完这节课后,我仔细回顾了教学的全过程,结合同科老师的点评,有了如下的认识和体会 。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应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探究活动紧绕“响度和音调分别由什么因素决定”展开 。活动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我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强调实验需要观察的现象 。活动中,学生分小组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如瓶子、尺子,梳子等进行实验 。然后,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 。最后,引导学生对“响度由什么因素决定”和“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这两个活动进行大量对比,从对比中明确响度、音调的概念及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的区别,共同得出“振幅决定响度,频率决定音调”的结论 。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定向探究——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实践应用”这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自主建立响度、音调概念 。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共同得出“振幅决定响度,频率决定音调”的结论 。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
但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不够多,物理联系生活的能力较弱 。
2.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存在“一人做其他人看”的情况 。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是看其他同学做 。
3. 让小组派学生代表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只有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不利于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
4. 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有时候表现的还是不够沉着 。
三、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明确组内分工,使分工更细致,强调各角色间的相互配合,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探究的全过程 。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应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对所设计的实验进行 演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应给其足够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适时的进行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