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四 )


归纳 。
作好记录 。
5.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
学习小组间有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 。
听讲 。
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
学生可自由举手发言,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并作明确解答,扩展知识,活跃思维 。
学生也可以举一些自己了解的超声、次声现象及其应用 。
6.观察 。
获得单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的感性认识 。
三、响度继续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实验的精神约12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演示用一面小鼓或音叉,轻敲和重敲让其发出声音 。
问同学们听出声音有何不同?讲述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
板书响度的定义 。
2.探究1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如21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 。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
3分析和论证比较不同响度的情况下乒乓球弹开的幅度 。
引导学生分析音叉的响度越大,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的响度越小,乒乓球弹开的幅度越小 。
3.演示关于响度跟振动的振幅的关系,除了以上所述的实验外,在纸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变音量大小;用敲击音叉将盛在盘内的水溅出等实验都可以观察,效果也很好 。
但在实验时要注意可见度,如果可见度不佳,可请后面的同学上讲台来自己做,做后大声地告诉全班同学 。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板书结论 。
5.演示、补充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 。
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滴答的声音,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 。
表明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
1.观察、听音,然后回答声音的强弱不同或声音的大小不同了解响度的定义 。
2.探究1思考 。
提出猜想 。
2设计实验除了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有其它实验方案更好 。
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 。
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
3比较、归纳 。
认识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
3.观察演示实验或上讲台进行实验 。
对实验方案有创新的同学给予很好的评价 。
4.了解振幅的意义和定义 。
在实验基础上,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出结论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
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
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
5.观察、了解 。
四、音色通过体验和事例,认识音色这个特征约5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演示用不同乐器如电子琴、吉它、音叉等等发出同一音调的声音 。
大家闭上眼睛能辨别出来吗?找四个同学在后面分别念一首诗,能指出是哪一个同学吗?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