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八 )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 , 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 , 陶罐出土成为文物 , 铁罐却化为泥土 , 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 ,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 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 , 正视自己的短处 , 相互尊重 , 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 ,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 , 生动有趣 , 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 , 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 , 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 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 , 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 , 我感到羞耻 , 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 , 傲慢无理 。通过“不敢 , 铁罐兄弟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 。在学生自读后 ,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 , 反复读 , 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 , 提出自己的看法 。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 , 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 , 确保读书人人参与 , 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 , 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 , 再次是师生品评 。在指导朗读过程中 , 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拖长一点 , 语气生硬些 , 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 , 语调平缓些 , 语气温和些 , 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 。通过品读、比较、分析 , 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 , 而陶罐虽然谦虚 , 但能据理力争 。这样以读带悟 , 以悟促读 , 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 , 提高思想认识 , 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
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 , 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 , 结实、美观 , 易携带 , 用途广 。然而 , 三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 , 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 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 , 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 , 几乎是“完人” , 没有什么缺点 , 而铁罐是“不好”的 , 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 , 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 , 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 , 以读为本 , 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 , 体验感悟 , 凸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 。做到多感受 , 少分析 , 入情入境 , 进行角色体验 , 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 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 , 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 , 使本堂阅读课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