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七 )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 , 它趣味性强 , 寓意深刻 ,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 。铁罐自以为坚硬 , 看不起陶罐 , 经常奚落它 。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 ,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 , 陶罐出土成为文物 , 而铁罐却化为泥土 , 不复存在 。这篇课文文本价值在于 , 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 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 , 正视自己的短处 , 相互尊重 ,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 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 , 正视自己的短处 。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 , 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 , 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 , 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入手 ,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
教师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 把握教材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 并在课堂上抓住时机 , 进行良性的引导 , 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 如果只是停留于文本的表面 , 这样的语文在感情的熏陶上是缺失的 。在教学上 , 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观来体会感受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的态度 , 相信学生从中以能体会到其中的一些是是非非 , 有所感有所悟 。然而 , 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 , 如果能抓住恰当时机 , 抛砖引玉 , 引起学生自主的思考 , 对童话所昭示的寓意体会得会更深入一些 。
但是一堂课下来 , 学生感悟最多的还是铁罐的骄傲、自以为是和陶管的谦虚、善良 。学生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入手 , 引导学生学习感悟 。以“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为关键 , 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引导的方向不够精确 , 引导的深度不够 , 学生的体验也停留在表面 。如果学生在感受到铁罐的骄傲时 , 我能再多问一句“铁罐为什么会那样骄傲呢?”学生的思考的深度也就随之深入了 。
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 , 因此 ,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 。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 , 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 , 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 不追求答案的统一 。本片断教学 , 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 , 也不乏教师的问 , 教师的问不在于多 , 而在于精 , 在于有思考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