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论》读后感( 二 )


下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的原则 , 即那些处理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自然限制和历史偶然因素的原则;第二部分即非理想部分 , 则应对现实 , 主要由解决不正义问题的原则组成 。他主要思考的是理想部分 , 然而 , 他认为理想理论是非理想理论的基础 , 理想的正义要为怎样对待现实的不正义带给指导 。所以 , 在他的著作中实际上体现着一种高度的虚拟性和强烈的现实性的结合 , 他是有感而发的 , 但所发并非必须透过直接诉诸现实政治问题的形式 。相反 , 有时思辨的程度愈高 , 倒愈能表现时代的面貌 。因此 , 他的思想作为他所处的动荡时代、他所处的美国社会的一种折射乃至聚光 , 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注目和反应 。”这些问题在当今正值转型中的中国 , 也是有着同样的价值的 。‘正义’一词的使用由来已久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 , 它主要用于人的行为 。
然而 , 在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 , "正义"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 , 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 罗尔斯则更明确地规定 , 在他的正义论中 , 正义的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 。他认为:人们的不同生活前景受到政治体制和一般的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 也受到人们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秉赋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 然而这种不平等却是个人无法自我选取的 。因此 , 这些最初的不平等就成为正义原则的最初应用对象 。换言之 , 正义原则要透过调节主要的社会制度 , 来从全社会的角度处理这种出发点方面的不平等 , 尽量排除社会历史和自然方面的偶然任意因素对于人们生活前景的影响 。”为此 , 罗尔斯透过进一步概括以洛克、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契约论、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而提出了他的“公平的正义”理论 。罗尔斯认为:各方将选取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 , 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 , 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其中 , 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 , 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 , 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 , 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 , 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 , 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 , 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所谓"公平的正义"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 , 或者说 , 意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 , 所到达的是一公平的契约 , 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罗尔斯的正义论确实具有一种平等主义的倾向 。而体现这一正义观的两个正义原则透过几次过渡性的陈述而到达的最后陈述则是: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 。正义在某种好处上能够说是正当的一个子范畴 , 或者说 , 正义即是应用于社会制度时的正当 。按罗尔斯的说法 , 伦理学务必包括正义论 , 而正义总是意味着某种平等 , 这等于是说 , 设计一种正义的社会制度就是要使其最大限度地实现平等 。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也确实透露出这样一种平等乃至平均主义的倾向;他认为他的差别原则到达补偿原则的某种目的 , 即给那些出身和天赋较低的人以某种补偿 , 缩小以至拉平他们与出身和天赋较高的人们的出发点方面的差距 。在他看来 , 天赋不是道德上应得的(desert) , 应当把个人的天赋看成是一种社会的共同资产 , 虽然自然资质的分布只是一个中性的事实 , 但社会制度怎样对待和处理它们却表现出正义与否的性质 。他反复申明这两原则决不会导致一个英才统治的社会 , 不会导致一个差别悬殊的社会 , 甚至不无天真地表现出这样一种预期:倘若始终遵循这两个原则的话 , 未来社会的人不仅仅将在制度形式上保证平等 , 而且能够接近事实上的平等 。〈正义论〉作为经典 , 博大而精深 , 我也只能借助一些名家们对〈正义论〉的评价看法 , 提一些人云亦云的看法 。虽然此刻不是很看得懂 , 但我相信我已经能够把握其中的一些东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