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怎么写?( 五 )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怎么写?


当年《人民的*义》热播时 , 高育良反复提及的《万历十五年》就引发了我的好奇 , 后来看到读书会内很多书友推荐此书 , 便果断下单 。今时今日 , 终于有幸拜读 。
寒冷的冬日 , 独坐在五楼会议室享受宁静的读书时光 , 恍然间仿佛回到了大学校园里的图书馆:手捧一本书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这份独品书香的喜悦比书籍本身还让人沉醉 。
读罢《万历十五年》 , 赞同作者的大历史观:中国两千年来 , 以道德代替法制 , 至明代而极 , 这是一切问题的症结 。作者从万历皇帝、位极人臣的张居正、申时行以及一代名将戚继光等人着笔 , 以万历执政第十五年为引子 , 抽丝剥茧 , 通过这些人物命运的变化 , 揭露了明朝乃至几千年来中国的官僚体制 。这个体制中 , 帝国真正的主人是庞大的文官集团 , 天子不过是国家机构运行所需要的产物 。国家一项政策能否真正落地生根 , 全看它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扰 。如若有冲突 , 即便是皇帝 , 也不能“为所欲为” , 比如立喜爱的幼子为皇太子 。这让我想到《沧浪之水》一书中的主人公 , 从小科员一路升为厅长 , 总以为地位越高受得约束越小 , 其实不然 。
千百年来 , 这个体制的运行没有法制作保障 , 靠的是道德的力量来约束 , 导致弊端重重 。道德至高无上 , 但它终究代替不了法制 。像读书会的运行便是同理 , 有了“一月至少读一本书”的铁轨约束 , 大家读书的效率显然更高 。对我尤为如此 , 虽然我有一颗疯狂热爱读书的心 , 却总是诸事缠身 , 没有读书的时间 。今天“迫于群规” , 足足抽出一下午一晚上的时间读完了拖延一个月的书 。几十人的读书会尚且如此 , 庞大的国家机构呢?道德的力量显然远远不够 , 期待我们的法制越来越健全 。
自己本不是一个历史观很强的人 , 但当时只在kindle上粗略读过后便搁置了 。最近一档综艺节目叫做《一本好书》 , 从万历皇帝的视角出发对该书进行了舞台剧式的演绎 , 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 为一个孩子背负的王朝 , 为一个帝王无奈的抗争 。
本书力图使历史专题的研究大众化 , 因而采取了传记体的铺叙方式 。书中所叙 , 不妨称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 , 不论是主要人物万历皇帝朱翊钧 , 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 , 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 , 蓟州总兵官戚继光 , 哲学家李贽 , 他们或身败 , 或名裂 , 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 。即便是侧面提及的人物 , 如冯保、高拱、俞大猷 , 也都没有好结果 。这种情形 , 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 , 而是当时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 , 上自天子 , 下至庶民 , 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