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语文说课稿(14)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 , 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高一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 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 。特别是文章中关于“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 很难弄懂 。该阶段的学生在文言词汇上有一定的积累 , 但是单独处理文章还存在一定困难 , 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文章 。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 , 基于教材和学情 , 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 , 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解决文章生字词 , 学习文言词汇 。
2、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 , 体会作者和客人的情感变化 。
3、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 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 。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 , 理解课文内容 , 从中体会主人公情感变化为我的教学重点 , 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 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恒”的真理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 。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 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 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 更好地获取新知识 。我的导入将会设置情境 , 播放王菲的《清风徐来》 , 这首歌中有一句歌词——“清风徐来 , 水波不兴” , 问一问同学们这句话的出处 , 由此引入课题《赤壁赋》 , 带领同学们一起看看这句话背后蕴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并顺势板书课题 。
(二)初步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 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 , 对领悟作者感情 , 品味文章语言 , 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伊始 , 我会让同学们首先自读课文 , 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文言词汇 , 然后讲解文章中的文言词汇 。在解决了字词的困难后 , 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我会让他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 , 梳理一下文章内容 , 理解课文大意 , 进而可以提问学生: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问题的设置 , 完全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和读 , 理清文章脉络 , 消化重点词句 , 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