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语文说课稿(15)
(三)深入研读
从某种意义上讲 , 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 , 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 , 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 。为此 , 在这一环节 , 我将用多媒体展示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 , 将课堂放手给学生 , 同桌探讨 , 课文的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这个问题的设置 , 能够培养学生把握重要词句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 同时为后文的叙事抒情做下铺垫 。
接下来是对课文更为细致地品读 , 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阅读第二自然段 , 找出重点字词句 , 小组内说一说作者描写了什么样的歌声和萧声 , 这样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小组间探讨 , 得出 , 第二段通过“客有吹洞箫者 ,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 如怨如慕 , 如泣如诉 , 余音袅袅 ,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 。”这句话 , 描写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有会吹箫的客人 , 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 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 , 既像啜泣也像倾诉 , 余音在江上回荡 , 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 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这句话是对萧声的详细描写 , 写出了萧声的呜咽 , 哀怨 。为下文提出疑问 , 做出回答奠定了情感基础 。
接下来针对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我会提出问题 , 首先请同学们根据全文 , 说说哪些段落阐释了文章哲理?又阐述了怎样的文章哲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得出:三四两段阐述了文章哲理 , 写主客问答 , 第三段写了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 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关于“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自己的见解 , 以宽慰对方 , 表现了苏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基于此 , 我紧接着让学生体会 , 作者的心情在文中有着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对于课文的学习可以总结得出:作者最开始游玩赤壁有着月夜泛舟的的舒畅;进而由萧声怀古伤今 , 突现悲郁之情;最后通过与客人的对话 , 明白了变化与永恒的哲理 , 再次展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到此 ,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完成 。
(四)巩固提高
在此环节主要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实现对人文性的实践 。通过同学们对课文主旨及作者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 可以让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来谈一谈自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理解不同进行回答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