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五 )


二、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 。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的,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 。教学中可 。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
1、对话教学策略 。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 。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 。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 。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 。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 。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
2、活动化教学策略 。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的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 。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 。“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
3、体验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 。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变更性 。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
4、开放性教学策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 。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 。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 。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