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怎么写?( 七 )


老子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是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 。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
人在得意的时候,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此时的人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会树敌太多,甚至招来杀生之祸 。在老子看来,福气来临时,我们要提醒自己祸根也来临了,自己不要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失意时就会走投无路 。还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无敌,强中自有强中手,肯定有人比你会更厉害,更出色 。但我们达到目标时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要有谦虚之心 。
老子说“是以圣人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 。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认为,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不言的教导;只有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干涉,而生养的万物又不据为自己所有;为万物的生长尽力而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 。正因为一个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总是不会失去,而是永存 。
无为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修养 。假如我们能够做到无为,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的稳定 。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许许多多的人在利欲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们能够做得到无为,那么我们也将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道理还得我们亲自阅读才能理会,《道德经》是一部值得永远学习,永远研究的经典之作 。

道德经读后感怎么写?


道德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关于道德问题前人有很多思考,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道德问题的一点感悟 。
道德与本性
关于道德与本性,先秦时代就有三种不同的论断: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告子的性不善不恶论 。探究这三种观点的不同主要是在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三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但也有可取之处 。
我以为论本性无分善恶,同情、怜悯、嫉妒、残暴等等都包含于人性之中,只是有些本性更容易导向善的方面而有些却很难 。所以,道德的形成要有一个导向善的助力,这个助力就是教育 。
道德与教育
原始氏族社会是否存在着道德的意识?这个问题是复杂的,氏族社会的基础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而原始社会是以群居为生存形态 。氏族社会的首领是德律的一种权威,原始人无鉴别的能力,有一种群体从众的心理,这正是道德的一种强制性 。而这种强制性的接受会使人在道德权威的阴影下形成一种固守旧俗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