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仁爱类的古诗词( 六 )
朱熹解释说,尽自己的力量去办事叫忠,推己及人叫恕 。
这样看来,孔子的“仁”,也就是从人我双方立论,相当于我们今天常说的“人类共存意识”吧 。
“仁”的内涵里,主要的两方面就是“忠”和“恕” 。
有了这个“忠”,就会有足够的自我约束;有了这个“恕”,就会有足够的对别人的宽容 。
这个顶重要了 。
孟子后来讲“仁”,就不大讲“恕”了,这就一步一步走向专制 。
孟子就没有孔子可爱 。
当然,孔子的“仁”,不仅仅是指一个人应当具有的人格境界,而且还应该是一个社会政治应当具有的政治理念 。
是公理,是正义 。
因而,在非常时刻应当“杀身以成仁”,而决不能“求生以害仁” 。
他自己一生,倡导“仁”,实践“仁”,修自身为“仁”,又要改造社会政治为“仁” 。
修自身成“仁”,他是做到了,改造社会政治为“仁”,他失败了 。
但他“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何曾有一丝一毫的媚俗之态 ! 他正大光明,磊磊落落,他一意孤行,坦坦荡荡 。
他亦知道改造社会是不可能的,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关键在于做 ! 他肯定已经意识到了他在未来的影响,所以他要用自己的行为树立一个榜样,以自己的生命之汁点亮一盏明灯,使后世一切以各种借口逃避伦理责任的行为无所遁形 。
孔子仁爱故事展开全部 《孔子故事系列》之二君子以剑自卫乎 【原文】: 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 。
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何持剑乎?」子路曰:「由乃今闻此言,请摄齐以受教 。
」——《孔子家语·好生第十》 【白话易解】: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 。
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 。
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君子以剑自卫乎》读后感: 我们看这一段师生对话,作为学生的子路对老师的那种真心拜服,当今实不多见了 。
子路跟随老师一生,他去世比老师还早一年,即使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别人问他,老师是什么样子,他竟不知道从何讲起 。
因为老师的德行,俯拾即是,耳濡目染多年,所以反倒很难一言几言说清楚 。
后来还是夫子告诉子路,有人再问就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孔夫子被后世人尊为「大成至圣先师」,其实也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 。
他十五志于学,勤学不倦,终其一生倡导「仁」道 。
夫子忘食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都是他心中有「道」的结果 。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所以,孔夫子时时都在道中 。
教育学生抓住机会教育点,诲人不倦,教学相长,夫子的智慧,也在与学生的讲论中日益深厚 。
这个故事是子路刚进入孔门不久发生的 。
老师在子路刚刚求学之始就种下了「仁」的种子,可谓慎于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
治乱,不是一个人的力量,那么先要把自己的学说,传播给学生,使之遍布四方,承传不绝,而达到德行天下的效果 。
在他不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学无止境——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这个故事的味道在哪里呢?我们现代人相信以暴制暴,而且各种传媒(影视、网络等),甚至小朋友看的动画片也是这样表演的 。
学习了传统文化我们才明白,要宣德化,柔远人,要以仁化暴,教育本身的力量就在于榜样 。
为师者的榜样,在他的言、行,更在那颗心 。
因为诚于中,形于外 。
我们有多少老师、家长,甚至领导都是采取严厉的处罚,严格的管制,去对待学生、孩子、下属 。
甚至有的家庭,夫妇之间也用暴力 。
朋友之间因一点点的经济问题就上了法庭,当今社会还有杀父弑母这样的乱象 。
其实所有这些都是以暴制暴,或者以暴制暴的延伸 。
- 孔子与论语读后感100字
- 2022|2022今天央行宣布降息了吗
- 人性电影|亚洲十大人性电影,关于人性的高分电影
- 黑帮电影|世界十大经典黑帮电影排行榜,关于黑帮的电影有哪些
- 女性电影|十大女性维权电影,全球关于女性维权的电影排名
- 好莱坞|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排名,关于英雄的电影排名
- 关于朱天文的名言名句
- 15条关于朱天的经典语句
- 神话|神话中的八大妖牛,关于牛的神话传说
- 关于食品安全应急预案范文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