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学习总结( 五 )


绪论是整个学科的导入,绪论课上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力量 。夸美纽斯曾说过:“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 。”那么怎样导入,才能吸引听课的全体学生呢?在介绍了邹承鲁院士的访谈录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录像片──这要求我们生物学教师平日做有心人,不断地选择积累资料 。这些资料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下很多学生都在积极讨论,立志学好生物课,为解决我们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难题做好准备 。
课堂导入可以多用实例、实验引入学习新内容,如讲述“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节时,通过一起发生在某儿童医院的输液事故引入新课,这种联系人类自身生活、生理实际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是有用的 。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学习中,可通过巧妙的设计课堂演示实验导入新课,选用我们平时常见的白萝卜,用刀从中间切开得到直径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放在盐水中,一部分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本来直径相等的两部分不再相等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课堂引入不仅可充分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
二、探究性学习联系实际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探究性学习本身也是将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学生将从先前教师指派学习为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的主动学习;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课堂将更多地由先前的教师填鸭式教学变为师生间热烈的讨论、实验、资料收集等活动 。探究性学习更注重教师的引导,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是以教师的有效指导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有教师先做好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联系 。
如在“酶的特性”一节中,教师可展示一袋加酶洗衣粉,首先让学生注意洗衣粉上的使用说明,强调为什么这种洗衣粉要在60℃以下的温水中使用,那么我们平时使用此洗衣粉时,使用多少度的温水其去污效果最好?这样就会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一系列探究 。
三、课外科技活动联系实际
开展好课外科技活动课,将使我们的生物课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得更加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学教学中,为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多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当然这需要我们生物教师在开展科技活动课时,选题切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水平 。要注意研究的内容应贴近当地、当时的生产、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上需要延伸的知识点,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特点进行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