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人诗词( 二 )


开元进士 , 迁殿中侍御史 , 为杨国忠所恶 , 出为平原太守 , 故世称颜平原 。
安史之乱 , 颜抗贼有功 , 入京历任吏部尚书 , 太子太师 , 封鲁郡开国公 , 故又世称颜鲁公 。
德宗时李希烈叛 , 宰相卢杞衔恨使真卿往劝谕 , 为希烈所留 , 忠贞不屈 , 被缢杀 。
真卿为琅琊氏后裔 , 家学渊博 , 工于尺牍;从褚遂良 , 张旭得笔法 , 其正楷端庄雄伟 , 气势开张 , 行书遒劲舒和 , 一变古法 , 自成一格 , 人称“颜体” 。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 , 其端庄尊重 , 人初见而畏之 , 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
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 , 然虽多而不厌也” 。
《东方朔画赞》《 多宝塔碑》《 颜勤礼碑》 《祭侄文稿》《 中兴颂 麻姑仙坛记》 《颜家庙碑》《 争座位稿 自书告身 》等皆为其名作 。
《祭侄文稿》颜真卿行书墨迹 。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 “天下第二行书” 。
在此帖真迹中 , 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 , 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 , 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 。
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
历代书法家(唐朝)--柳公权柳公权 , 字诚悬 , 京兆华原(今陕西 耀县)人 。
元和初进士 , 历仕校书郎、侍书学士、官至太子太师 , 世称柳少师 。
他生活在中堂时期 , 历穆、敬、文宗三朝 , 此时 , 唐代书法改革运动基本高成 , 时代赋予柳公权的使命不是开拓而是守成 , 柳公权的历史功绩在于他用创造精神承接颜鲁公的成就 , 取得“颜筋柳骨”的历史论顶 , 为唐代书风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
《旧唐书》讲:“公权初学王书 , 遍阅近代书法 , 体势劲媚 , 自成一家 。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 , 不得公权手书者 , 人以为不孝 。
外夷入贡 , 皆别署货币 , 曰此购柳书 。
”他学颜字 , 但能自创新意 。
世称“颜筋柳骨” , 指出他们书法的不同点 。
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 , 把横竖画写得...
书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 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 , 中国书法 , 具有悠久的历史 。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 , 具有很深的玄妙 。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 , 到东汉、魏、晋时期 , 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 , 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 。
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
书法 , 是在洁白的纸上 , 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 , 留下斑斑迹相 , 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 , 所以 , 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 , 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 , 都受主观的驱使 , 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 , 所以 , 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 , 所以 , 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 , 因此 , 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 。
总之 , 书法 , 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 , 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
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 。
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 , 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 , 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 。
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 , 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 , 称之为“书画” , 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 。
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
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 , 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 , 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 。
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