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怎么写?(13)
《醉翁亭记》艺术手法
意境优美
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 。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 。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 。《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 。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 。散文立意犹如设了张本,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 。作者是从这样几方面濡笔,描绘散文境界的 。
山水相映之美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 。“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丽,迤俪连绵,苍翠欲滴 。群山作为背景,一圈环绕而过 。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这样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构成诗一般的优美意境 。
朝暮变化之美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 。由于早晚不同,则作者运笔的色调、气氛有别 。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息,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 。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笔触如丝,以不同的景象写出了相异的境界 。
四季变幻之美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只四时也”,描写了四季景物的变化 。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 。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四幅画面相互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洌 。
动静对比之美 。文中先说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 。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相映成趣 。“树木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境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是景物与人物间的动静对比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
结构精巧
金线串珠 。《醉翁亭记》虽然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看似散,其实一点儿也不乱 。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线 。这根金线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 。正因为如此,文章的起、承、转、合,就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 。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 。欢于万物,乐在其中,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这样,行文走笔,一路写出,围绕个“乐”而展开,就不是断片的杂碎,而是统一的整体,犹如穿千颗珠玉缀在金线之中,收万道阳光凝于聚光镜上 。也正因为有聚光点,有主骨架,文笔的散反而会转化成一种特色,显得运笔从容,左右逢源,越是散越是丰满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机,增强了散文的内容 。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
- 狂人日记读后感100字
- 密林寻踪——野生动物观察笔记读后感1000字
- 三大人际关系公式,记住终生受益
-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生平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海尔转型笔记读后感锦集
-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锦集
- 银行个人征信有不良记录怎么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