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怎么写?(12)


最后作者从禽鸟之乐,宾客之乐及太守之乐的不同内容和感情的对比中,推论出“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了,能与民同乐;醒了,能写《醉翁亭记》一文的,就是太守欧阳修 。笔墨简练含蓄,寓意深远 。
《醉翁亭记》确是一篇风格清新、摇曳生姿、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 。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 。这些方面,都是可资借鉴的
《醉翁亭记》中“而”字的妙用
《醉翁亭记》是散文中别出一格特具风采的名篇,也是体现欧阳修散文风格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称赞 。文中多用陈述句,并以二十一个“也”作结 。但“而”字的位置不同,句子结构节奏也随之产生变化,不显得呆板 。文中第三、四小节是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不同的景色和人们游山之乐的,共分六层(“朝而往,……而乐亦无穷也”,作为过渡句,不列入层次内 。)除第一层和第六层用“……者,……也”句式作结束句外,中间四层都用“……而……者,……也”句式作结束句 。每一层最后一句的句式基本一致,但句子长短参差不一,结束句中都用了“而”字,显得整齐中有错落,节奏略有变化 。
第四小节中有一处似乎可能用“而”却用了“为” 。原句为“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加黑的“为”若作动词解,则“酿泉为酒”与“临溪而渔”就对不起来了 。其实这个“为”该作“而”字解 。《古书虚词集释》:“‘为’犹‘而’也” 。这两句中的“为”“而”为互文 。这样,就与“临溪而渔”对得很工整了 。此处“为”作“而”解,则全文实际用了二十六个“而”字 。
《醉翁亭记》读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这与25个“而”字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 。“而”字恰到好处的运用,使文章舒缓从容,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 。如“朝而往,暮而归”,若去掉“而”,成“朝往,暮归”,就显得紧迫短促,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急急而归之感,插入两个“而”字,就把游玩者欣赏山水之乐的从容之态、欢乐之情、悠雅之兴全表现出来了 。文中不少句子由于用了“而”字,语气轻重分明,诵读时极富抑扬顿挫之致 。如“临溪而渔”句,重音在谓语“渔”上,读重些,长些,作为状语的“临溪”则读轻些,短些 。若不用“而”,成“临溪渔”,不仅别扭滞涩,而且语气轻重不分明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读来真使人感到有内在的类似诗歌的那种韵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