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怎么写?( 四 )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任何天气,都是美的,因而游人不绝 。《武林旧事》曰:“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 。”下面便开始描述杭人游乐的情景 。
先写杭州民的游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弄晴”,写白天,写笛声 。“弄晴”二字,写出了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 。“菱歌泛夜”,写夜晚,写歌声 。“泛夜”二字,写出了采菱女的歌声,在宁静的夜晚,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的情景 。“嬉嬉钓叟莲娃”是就前面二句总而言之,说明这是杭州百姓在游湖,是民人之乐 。
“千骑拥高牙”以下,写杭州官员的游乐 。“千骑拥高牙”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写了出游时随从的众多,表现出官员的威势 。下面从两个方面写官员的乐趣 。“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 。统治阶级经常携带酒宴游湖 。开怀畅饮,酩酊大醉,已经写出了饮宴的欢乐,醉后还要听音乐,把饮宴之乐推向了极点 。“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 。前面写了山,写了水,这里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体现出山川灵秀的一面 。不仅欣赏湖山之美,情不可遏还要形之吟咏 。这既表现出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山水的美丽 。词的最后两句是对官员的祝愿,说日后把杭州美好的景色描画下来,等到去朝廷任职的时候,就可以向同僚们夸耀一番了 。
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化,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 。当然,这种景象还只是生活的表面现象,没有能像他做杭州附近的定海晓峰盐场监督官时那样,揭示出“官租未了私租逼”所造成的广大盐民“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歌》)的苦况 。这首词是写给当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见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虽为赠献之作,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却不能说就是粉饰升平的歌功颂德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 。
孟元老《有京梦华录》记载:“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花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天,几家夜宴 。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这虽然是记录都城汴京的景象,但也可以看出当时国内确有“太平气象”,因而纸醉金迷、竞尚豪奢,成为各”统治阶级的普遍风气 。
《望海潮》所反映的,正是这样的现实 。据说“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近时谢处厚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鹤林玉露》)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并不正确 。诱使金兵入侵,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统治阶级“竞豪奢”,醉生梦死的腐朽本质所造成的;引起金兵南下,给南宋王朝带来威胁的,仍然是统治阶级“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的腐朽本质造成的,与柳词本无关系 。不过,从这个传说中却可以说明,《望海潮》的写作是很成功的,读了这首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 。